第三章(地球的運動)參考答案
?
6.1 北半球右偏(南偏),南半球左偏(北偏),赤道不偏,7.5o/h
6.2 南北兩極在地面上的移動叫極移。
??? 南北兩極在天球上的移動,反映了地軸在宇宙空間的運動叫做地軸進動。進動造成天極的移動,但不涉及地極在地面上位置的變化。
6.3 5o/20ˊ=15a。
??? 在地球形狀變圓、黃赤交角(ε)變小、地球自轉(zhuǎn)的速度變快時,歲差(p)將會消失。
6.4 地球越扁,合力矩力臂的長度差越大,則進動越快。月地距離越近則引力越大,合力矩越大,故進動越快。
??? 地球的密度大時,合力矩對地球作用的效果就不明顯,則進動慢些,地球自轉(zhuǎn)快些時,自轉(zhuǎn)力矩與合力矩相抵消一部分,所以變慢些。
6.5 因為黃赤交角(ε)和地球橢圓軌道這兩個因素同時存在,以致太陽每日的赤經(jīng)差因季節(jié)而變化,所以視太陽日長度因季節(jié)而變化。因為黃赤交角和地球橢圓軌道這兩個因素同時存在并互相干擾,前者使視太陽日長度發(fā)生±21s的變化;后者使真太陽日發(fā)生±8s的變化。二者之中,前者是主要的,因此視太陽日的變化,大體是二至日最長,二分日最短。因為視太陽日長度因黃赤交角和日地距離而變化,二者的疊加主極發(fā)生南至后,這是因為,地球過近日點在冬至后不久。
6.6 V(φ)=V*cosφ=456m/s*cosφ。在同一緯度處地球自轉(zhuǎn)速度隨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當(dāng)φ=60o時地球自轉(zhuǎn)的速度減為在赤道的一半。
6.7 天頂赤緯等于當(dāng)?shù)鼐暥?,而該恒星又剛好位于?dāng)?shù)氐奶祉?,所以恒星的赤緯也等?/span>δ行星分類
6.8 天體中天時,其時角等于0或180o。因為時角的起點和方位角的起點都是午圈,所以其方位角也為0o或180o。不是所有天體都一樣,只對于恒星。
6.9 因為恒星離北天極23o<(90o-31o)所以它永遠位于上海的地平之上。
?
7.1 光行差
7.2 10秒差距、0.1等。
7.3 恒星的黃緯愈高,光行差橢圓的偏心率愈小與恒星年視差橢圓相同;但光行差大小恒為20o與恒星的距離遠近無關(guān)。而恒星的年視差與恒星的距離遠近有關(guān)。在年視差圖中,恒星的視位置沿軌道半徑方向,偏離其平均位置;而在光行差圖中,恒星的視位置沿軌道的切線方向,偏離其真位置。二者的偏差有90o之差。
7.4?e=(1/q-1/p)/(1/q+1/p)
7.5 當(dāng)行星和太陽的黃經(jīng)相等時,二者處于地球的同一側(cè),就是行星同太陽會合,叫做行星合日,被稱為會合運動。會合周期起決于兩天體公轉(zhuǎn)周期之差,差愈大,它們的會合周期便愈短。地內(nèi)行星的公轉(zhuǎn)速度大于地球,它在天球上相對于太陽來說是東行,其會合運動的表現(xiàn)為上合-東大距-下合-西大距-上合的依次出現(xiàn)和反復(fù)循環(huán)。地外行星的公轉(zhuǎn)速度小于地球,它在天球上相對于太陽是西行,其會合運動表現(xiàn)為合-西方照-沖-東方照-合的依次出現(xiàn)和反復(fù)循環(huán)。
7.6 該行星是地外行星,因為地內(nèi)行星同太陽的黃經(jīng)差被限定在某個范圍內(nèi)(且<90o)內(nèi)。
7.7 686日,1/780=1/365-1/P
7.8 在日心天球上,行星和地球的運動永遠是順行(向東),只有在地心天球上,行星才會發(fā)生逆行。這是因為,行星和地球的公轉(zhuǎn),存在著速度的差異,這種速度上的差異,在地球趕上和超越地外行星(沖日前后),或被地內(nèi)行星(在下合前后)趕上和超過的短暫時間內(nèi),就表現(xiàn)為它們的逆行。
7.9 從一次星月相合到下一次星月相合,是一個恒星月,月球繞地球360o;從這一次日月相合到下一次日月相合,是一個朔望月,月球繞地球389o。這29o的差值是地球公轉(zhuǎn)造成的,它使朔望日比恒星月約長2.2d,即月球繞地球29o所需的時間。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