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得到了很多人的關(guān)注,包括崇禎。對他而言,高升是遲早的事。
但他畢竟太年輕,資歷太淺,還要繼續(xù)等。
兩個月后,一件事情的發(fā)生,縮短了洪承疇的等待時間。
崇禎四年(1631),估計是有心臟病,或是膽囊炎,起義軍進攻延綏巡撫鎮(zhèn)守城池的時候,這位巡撫大人竟然被活活嚇?biāo)馈?/p>
沒膽的人死了,就讓有膽的人上,洪承疇接替了他的位置。
進步是沒有止境的,又過了兩個月,他的頂頭上司楊鶴被抓了,總督的位置空了出來,沒人能頂替,也沒人愿意頂替,除了洪承疇。
崇禎四年(1631)十月,洪承疇正式接任三邊總督。
噩夢開始了。
當(dāng)時的起義軍,已經(jīng)遍布西北,人數(shù)有幾十萬,雖說其中許多都是湊人數(shù)的,某些部隊還攜家?guī)Э?,什么八十老母,幾歲小孩都帶上,但看起來,確實相當(dāng)嚇人。
比如寧夏總兵賀虎臣,有一次聽說起義軍到境內(nèi)觀光,立即帶了兩千精兵,準(zhǔn)備出戰(zhàn),到地方后,他看到了起義軍的前鋒隊伍。
然而他沒有動手,就在那里看著,靜靜地看著,看了會,就走了。
因為他始終沒有看到這支隊伍的尾巴。
這是一列長隊,從前到后,長幾十里
對這樣的起義軍,看看就行了,真要動手,就傻了。
問題在于,當(dāng)時的西北,到處都是這樣的隊伍,穿街過巷,比游行還壯觀,見著就發(fā)怵。
然后,洪承疇來了
在這個世界上,洪承疇害怕的東西,大致還不多。
在給朝廷的報告里,他天才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西北民變,人數(shù)雖多,但大都是脅從,且老幼俱在,并無戰(zhàn)力,真正精壯之人,十之一二而已,擊其首,即可大破之。
這意思是,雖然鬧事的人多,但真正能打仗的,十個人里面,最多也就一兩個,把這幾個人干掉,事情就結(jié)了。
實踐證明,他的理論非常正確,所謂幾十萬義軍,真正能打仗的,也就幾萬人而已。
而這幾萬人中,最強悍的,是三個人,王左桂、王嘉胤、神一魁。
只要除掉這三個人,大局必定。
這三個人中,王左桂已經(jīng)被殺掉了,所以下一個目標(biāo),是王嘉胤。
然而就在此時,洪承疇得知了一個驚人的消息——王嘉胤死了。
王嘉胤是被殺的,殺掉他的人,是他的部下。
他的部下之所以要殺他,實在是被人逼得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