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是什么使男人成為男人 女人成為女人
形容男人,人們用英俊瀟灑、風流 倜儻、玉樹臨風、神勇威武等等,形容女人,人們用傾國傾城,如花似玉,善良,嬌羞,喜怒無常等等,女人有很多區(qū)別于男人的特質(zhì)。
女人擔憂年華老去,絕對壽命長,有效生命短。男人相信他們在任何年齡都可以性感,絕對壽命短,有效生命長。
女人常常為尚未發(fā)生的事情擔憂。男人除了擔憂生育能力的消失,其他未發(fā)生事件一概無所謂。
女人喜歡談論感情。男人不喜歡,他們更愿意談論足球或時政。
女人感傷在夢里,男人感傷在醉時。
女人恐懼時緊逼雙目,男人恐懼時掙大眼睛。
女人習慣接受自己、習慣自己、鐘愛自己。
男人習慣排斥自己、懷疑自己、否定自己。
這種差異,是先天遺傳因素和后天環(huán)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生理差別使他們不同
男女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男性染色體為xy,女性染色體為xx。這種遺傳差異是兩性一切差異產(chǎn)生的基礎。男女性腺分泌的不同激素使兩性大腦功能的發(fā)展存在差異,且使兩性氣質(zhì)、性格等方面也不相同。比如,男性的高水平雄激素使他們比女性攻擊性強。
還有一個原因:男性每天都能夠制造上億個精子,且男性不用孕育受精卵,所以男性每天都具備產(chǎn)生后代的條件。在男性的一生之中,可以產(chǎn)生無數(shù)個后代,只要男性身體健康,那么即使到了六七十歲,他們也仍然具備生育能力。男性繁衍后代最多的世界記錄是摩洛哥謝里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穆萊·伊斯梅爾王創(chuàng)下的,他的一生共生下了1042個孩子,這還只是有記載的,如果再加上沒有記載的,數(shù)字就更加驚人了。
由此可見,男性所能繁殖的后代與女性所能繁殖的后代相差懸殊,即使女性每次都生下雙胞胎或多胞胎,也還是無法和男性相比,況且女性也不可能每次都生下雙胞胎或多胞胎。盡管生下雙胞胎或多胞胎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但發(fā)生的幾率還是比較小的,大多數(shù)女性生下的都是單胞胎。所以說,女性一生所能生育的后代是十分有限的,而男性則沒有極限。這樣一來,就造成了男性在繁衍后代上的兩極化,即有些男人可以繁衍很多后代,而有些男人則可能終生都無法繁衍后代。
無論對男性還是女性來說,成功繁育后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努力讓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這是所有生物的天性使然。生物學家哈密爾頓認為,生物的一生都在為繁衍和復制自己的基因而忙碌,這也是生物一生的最終目的。很多人都對工蟻的行為感到不解,工蟻本身是不能生殖的,可它們卻要不辭辛苦地照顧蟻后所生的幼蟲,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蟻后是工蟻的姐妹,所以蟻后所生的幼蟲必定會含有工蟻的基因,既然不能有自己的后代,那就只能將遺傳基因的希望寄托在含有自己基因的幼蟲身上了。
當然,每個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后代去復制自己的基因,所以,為了繁衍,男人必須要打贏這場繁衍的戰(zhàn)役,這樣才能贏得更多的繁衍機會,否則就可能面臨失去后代的困境。而對于女性來說,這樣的競爭則毫無必要,因為女性即使拼盡全力成為最大的贏家,她所能繁衍的后代也只有25個。相反,即使她們不去拼爭,她們也仍然會有一個到兩個后代。這就是說,女性通過競爭所獲得的繁衍利益是很少的,至少要比男人少很多。
所以說,女性根本就沒有必要去拼爭。
男女差異的根源就在于這些最簡單的生物因素,如卵細胞比精子珍貴、受精卵在女性體內(nèi)孕育等。比如說男性比女性更具侵略性、競爭性和暴力傾向,這就是因為男性通過競爭可以獲得更大的繁衍利益,而女性獲得的利益則要少得多。舉個反例,有些物種是由雄性照顧受精卵的,在這些物種中,雌性更具侵略性和競爭性,這就是因為雌性所能繁衍的后代要比雄性多,雌性可以在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繁衍利益。
教育因素使他們不同
生理因素并不是分別男人和女人的唯一因素,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美國婦女生下一對男雙胞胎。在孩子出生后7個月行包皮皮環(huán)切術時,因為電刀出了事故溫 度過高,使做弟弟的男孩的****連同包皮皮一起燒焦了。為了解決這起醫(yī)療事故,孩子的母親帶著這位失去****的男童找到了約翰.莫尼,因為他曾經(jīng)為一些兩性畸形患者進行過性再造手術,名聲顯赫。然而當時醫(yī)療條件很難為這個一歲多的失去****的男童實行****再造手術,經(jīng)過專家與家屬的反復、審慎地考慮、決定索性把這個男孩改造為女孩,這樣從醫(yī)學上看比較容易實現(xiàn),況且約翰.莫尼一直在考慮能否通過后天培養(yǎng)等手段來改變一個人的性別,這次也算天賜良機,給了他一次驗證的機會。于是在男孩出生后17個月時做了****切除,處理了****殘根,切除了****。4 個月后給“他”做了人工陰道,使“他”有了女性生殖器官。此后,又給“他”使用了大量雌激素,促使第二性征向女性化發(fā)展。由此,這位男童獲得了新的性別。手術和治療是成功的,但約翰.莫尼并未如釋重負,他認為人的性別并非僅僅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它還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和心理現(xiàn)象,性別改造的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于一、兩次手術,還要看家庭教育的效果和孩子的心理能否適應。
女性化的家庭教育程序同樣是專家和家長反復磋商的問題。在持續(xù)不間斷的觀察研究進行了六年之久,家長不斷向約翰.莫尼報告孩子的第一變化。家庭性教育的第一步是性別教育,從名字、稱呼、衣著、發(fā)式等各方面主手,使孩子在2歲半時便以花衣長發(fā)而自居了。第二步是通過日常生活和兒童游戲進行女性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例如女孩子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女孩子與男孩子有何不同,這樣她在4歲時便懂得愛美、注意自己的女性儀表了,她成了一個聽話、愛清潔的好女孩。第三步是通過循循善誘使她增強女性的性格,使她有了溫 文爾雅、嫻靜大方的性格,絲毫沒有男孩子的行為粗野、動作蠻橫、大喊大叫的跡象。第四步是通過性教育使她注意男女有別,她逐漸成長為一個端莊秀麗的女孩子。直到這時,約翰.莫尼才敢于公布他的這一科研成功,他提出“性角色是學習 的結果”這樣一個論點,依據(jù)便是這位改造成功的女性化的男童。這一結果的發(fā)表悄悄推遲了六年之后說明科學家的用心良苦和謹慎。
僅管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的觀察才宣布變性的成功,然而,事態(tài)的最終發(fā)展卻令科學家十分尷尬。原來幾年后進入青春期的這位千金小姐又逐漸出現(xiàn)男孩子的本性。行為粗野、追求女性,聲稱“我愿做個男子漢”。她難道是女同性戀?非也。約翰.莫尼等最后承認本性確實難移,總是的關鍵在于大腦。即出生前不僅有生殖器、性腺和附性腺的性分化,也有大腦的性分化,因此,當一個人出生時他或她的大腦里早已印記有性別的編碼。性別是先天地由性染色體所決定的,這一過程發(fā)生在雙親精卵受精結合之際。在出生后至青春期前,孩子們性發(fā)育相對平穩(wěn),一旦進入青春期春情萌動之后,大腦中銘刻的性別“密碼”便被激活,性角色的表現(xiàn)將受“密碼”驅(qū)使。這樣,這位“小姐”再次經(jīng)手術恢復了“他”原有的性別,盡管再造的****小得可憐,但總算讓他心理上滿足了。后來成了3位養(yǎng)子的快樂的已婚父親。
這一病例說明性別決定更主要的是先天因素,它不僅僅是性染色體所決定的,還有其它先天因素的影響。如果性染色體是唯一決定因此,事情就簡單多了,世界上也就沒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性變態(tài) 和其他性心理障礙了。
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因素對男女心理差異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可以擴大、縮小甚至泯滅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由于種種原因,男女的社會地位、家庭分工不同,且存在許多傳統(tǒng)觀念和偏見,使人們在給男女兒童選擇玩具、取名字、服飾打扮、養(yǎng)育方式上有所區(qū)別,影響了兒童的性別定型。對男女兒童不同的教育要求和不當?shù)慕虒W方法,強化了性別差異。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只不過是帶著生物性別標志來到世界上,但其性別的社會內(nèi)容則是空白,有待于他或她出生后的生活經(jīng)驗去填寫這些空白的篇章。與其大腦中樞相通的性神經(jīng),從孩子出世時就開始接受與其性別相關的信息,而排斥與另一性別相關的信息。成長中的孩子接受的性信息總是有兩類。一類是肯定的信息,即“你是一個男孩”或“你是一個女孩”,而另一類是否定的信息,即“你不是一個女孩,所以不要象女孩那樣做”或“你不是一個男孩,所以不要象男孩那樣做”。
當孩子幼小的時候,父母和其他人常常對孩子的性別提供許多提示。母親給女孩穿粉紅色的衣裙,給男孩穿藍色的衣褲。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會對小不點兒的男孩這樣說:“好一個大小子!”而對女孩說:“可愛的小姑娘”。研究表明,母親用大不相同的態(tài)度和方法對待襁褓中的男女嬰兒或開始學步的男女兒童。父母可能給性別不同的嬰幼兒買不同的玩具和教他們做不同的游戲,從而使孩子意識到并認可自己的性別身份和角色。當孩子學步時,父母對男孩和女孩表現(xiàn)出不同的教育態(tài)度,說不同的話。例如,男孩摔倒了,父母鼓勵他自己爬起來繼續(xù)往前走;而女孩摔倒時父母會立即心疼地把她抱起來哄一陣。母親教給男孩上廁所時怎樣把馬桶座墊掀起來,站著小便,而教給女孩怎樣在馬桶上坐著小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樣不斷提示男孩屬于男性性別,女孩屬于女性性別。就這樣,男孩和女孩到兩三歲時,就能準確無誤地道出自己的性別身份來,明確地對別人說:“我是男的”或“我是女的”。
孩子都有兩套標準,男孩和女孩各有一套,這就決定了男女差異的擴大化。如果對男孩和女孩進行相反的教育,也就是教育男孩采取教育女孩的標準,而教育女孩采取教育男孩的標準,那么在這種教育背景下長大的男孩和女孩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可以肯定的是,男孩會出現(xiàn)一些女性化傾向,女孩也會出現(xiàn)一些男性化傾向,至于有多大的傾向,現(xiàn)在還不好說。但不管怎么說,男孩都不會因為接受了女性化教育而變成女孩,女孩也不會因為接受了男性化教育變成男孩,男女間的性別差異或許會因為后天的培養(yǎng)而減小,但卻絕不可能就此消失。
不同的角色使他們不同
不管男女之間的差異形成過程如何,都可以斷定,這種差異與他們的不同角色有關。在人類進化和發(fā)展的過程中,男人和女人一直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社會分工。也許正是因為角色的不同,才使得他們走上了不同的進化之路,形成了差別顯著的兩種人。也許在人類最初產(chǎn)生的時候,男人和女人并沒有如此大的差別,只是在后來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男人和女人始終從事不同的工作,過著不同的生活,所以才使差異越來越大,并逐漸形成了一些新的差異。
從人類進化的大部分時間來看,“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傳統(tǒng)模式至今仍然被很多人接受和認可。人們常說男人就應該在外面打拼,女人就應該在家里相夫教子,可為什么就應該這樣而不是相反呢?因為他們一直都是這樣分工的。
男人停留在家里的時間很短,他們常常是天一亮就外出狩獵,直到晚上才回來,有時候一走就是十天半月;而女人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家里度過的,她們要料理家務、照顧孩子,即使外出做些農(nóng)活,也是在家附近,絕不會走得太遠。作為狩獵者,男人需要獵取更多的獵物讓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吃得更好一些;作為守巢者,女人需要將家里的一切都料理好,并照顧好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長期的狩獵和守巢生活形成了男人和女人兩種不同的生活取向:男人更看重事業(yè),女人更看重家庭。
在狩獵的過程中,男人一般都是比較安靜的,因為他們要靜靜地等待機會,如果大聲喧嘩,就會嚇走獵物,那樣他們就只能空手而歸了。女人就不一樣了,女人經(jīng)常要獨自守在家中,為了更好地守護家園,抵御外來侵襲,女人必須和其他留守的女人聯(lián)絡好感情,只有她們團 結在一起,才能守護住她們的家園,所以女人之間經(jīng)常會在一起聊天。狩獵者沉默寡言,守巢者滔滔不絕,長期下去便形成了男人和女人語言能力的差距:女人比男人的詞匯儲備更豐富,交 談也更流利。
男人為了捕獲獵物,必須將目光始終鎖定獵物,不能離開,因為獵物的速度很快,如果東瞄西看,就很可能讓獵物逃脫自己的視線,從而失去捕獲的機會。與男人不同,女人的目光要掃到盡可能寬闊的區(qū)域,因為女人干活的同時還要照看孩子,為了不讓孩子發(fā)生危險,她們必須保證孩子隨時都在自己的視線范圍以內(nèi)。久而久之,男人和女人的視野就開始出現(xiàn)了差異:男人的視野比較狹窄,基本集中在前方的一條區(qū)域,女人的視野則比較寬廣,前方和左右兩側的區(qū)域都可以覆蓋到。
狩獵者為守巢者提供生活來源,供養(yǎng)守巢者的生活;而守巢者則要為狩獵者打點好后方的一切,給特獵者一個溫 馨的家,讓狩獵者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生活財富。狩獵者不會主動關心守巢者的情緒,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相反,守巢者一定要關心狩獵者的情緒,因為特獵者情緒的好壞將會影響到生活財富的創(chuàng)造。就這樣,男人和女人在識別他人情緒方面走上了兩條不同的發(fā)展道路,女人發(fā)展得好一些,男人則發(fā)展得差一些。所以,女人的感覺更敏銳,更易于識別他人的情緒,而男人則要遲鈍很多。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男人和女人的角色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男人也開始下廚房、做家務,女人也走出家門,在商場上嶄露頭角。角色的變化是不是會導致男女差 異的擴大或縮小呢?或許會,但不會這么快。要知道,人類的進化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任何實質(zhì)性的改變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用幾十年的時間去改變幾千年形成的特征顯然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