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xué)孟譯注
【說明】
《伯夷列傳》是伯夷和叔齊的合傳,冠《史記》列傳之首。在這篇列傳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藝,折衷于孔子”的史料處理原則,于大量論贊之中,夾敘了伯夷、叔齊的簡短事跡。他們先是拒絕接受王位,讓國出逃;武王伐紂的時候,又以仁義叩馬而諫;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恥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于是餓死在首陽山上。作者極力頌揚他們積仁潔行、清風(fēng)高節(jié)的崇高品格,抒發(fā)了作者的諸多感慨。
文章借助夷、齊善行,和所謂暴戾兇殘、橫行天下的盜跖做比照;以操行不軌,違法犯禁的人和審慎小心、有崇高正義感的人做比照,指出惡者安逸享樂,富裕優(yōu)厚,累世不絕;而善者遭遇的災(zāi)禍卻不可勝數(shù)。從而抒發(fā)了天道與人事相違背的現(xiàn)實,有力地抨擊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謊言,對天道賞善罰惡的報應(yīng)論,提出了大膽的懷疑,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無神論的觀點。
但是,商朝末年,紂王的統(tǒng)治已瀕于崩潰,武王伐暴是“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的,是不可逆轉(zhuǎn)的,而夷、齊的諫阻和恥食周粟是背轉(zhuǎn)歷史大潮的。所以,毛|澤|東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歷史上歌頌這兩個人物,那是頌錯了,他們不值得歌頌。而作者對篤守遺訓(xùn)、不能變通的行為加以歌頌,無疑是有所偏頗的。
本文寫作獨具特色。縱觀《史記》本紀、世家、列傳之篇末,均有太史公的贊語,唯《伯夷列傳》則無。滿紙贊論、詠嘆夾以敘事。名為傳紀,實則傳論。史家的通例是憑借翔實的史料說話,而或于敘述之中雜以作者的意見,就算變例了。所以,本文實開史家之先河,亦為本紀、世家、列傳之僅有。
本文雖多贊論,但縱橫捭闔,彼此呼應(yīng),回環(huán)跌宕,起伏相間。伯夷、叔齊的事實,只在中間一頓即過,“如長江 大河,前后風(fēng)濤重疊,而中有澄湖數(shù)頃,波平若黛,正以相間出奇?!薄妒酚浾撐摹返谖鍍浴恫牧袀鳌窌r有鮮明比照,一目豁然;時有含蓄設(shè)問,不露鋒芒卻問題尖銳又耐人尋味。太史公潤筆潑墨之中,可略見其筆力之一斑。
【譯文】
學(xué)者們涉獵的書籍雖然很多,但是還要從《六經(jīng)》里考察真實可信的記載?!对娊?jīng)》、《尚書》雖然殘缺不全,但是還可以從記載虞、夏兩代的文字中考察清楚。唐堯?qū)⒁宋粫r,把帝位讓給虞舜;虞舜把帝位讓給夏禹之際,四方諸侯和州牧都來推薦,這才把他放在帝王位置上加以考察試用。主持國政幾十年,功績卓著以后,才把政權(quán)交 給他。這表示天下是極貴重的寶器,帝王是極重要的統(tǒng)緒,所以傳授政權(quán)是如此地鄭重審慎?。】墒侵T子雜記里說:唐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僅不接受,反而以此為恥辱,于是逃走隱居起來。到了夏朝,又出現(xiàn)了不接受商湯讓位的卞隨、務(wù)光。這又如何頌揚他們呢?太史公說:我登上箕山,說是山上可能有許由的墳?zāi)???鬃右来握摿泄糯娜嗜?、圣人、賢人,如吳太伯、伯夷這些人,都非常詳細。我認為所聽到的許由、務(wù)光的德行是最高尚的,但是經(jīng)書里連一點大略的文字記載也見不到,這是為什么呢?
孔子說:“伯夷、叔齊不記以往的仇恨,因而怨恨也就少了。”“他們追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怨恨呢?”我對伯夷的意志深表同情,看到他們未被經(jīng)書載錄的遺詩,又感到很詫異。他們的傳記上說:
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死了,叔齊要把君位讓給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遺命??!”于是逃走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逃走了。國人只好擁立孤竹君的次子。這時,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能夠很好地贍養(yǎng)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經(jīng)死了,他的兒子武王追尊西伯昌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靈牌載在兵車上,向東方進兵去討伐殷紂。伯夷、叔齊勒住武王的馬韁諫諍說:“父親死了不葬,就發(fā)動戰(zhàn)爭,能說是孝順嗎?作為臣子去殺害君主,能說是仁義嗎?”武王身邊的隨從人員要殺掉他們。太公呂尚說:“這是有節(jié)義的人啊?!庇谑菙v扶著他們離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紂的暴亂,天下都歸順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齊卻認為這是恥辱的事情,他們堅持仁義,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饑。到了快要餓死的時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辭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換暴君啊,竟認識不到那是錯誤。神農(nóng)、虞、夏的太平盛世轉(zhuǎn)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們的歸宿?唉呀,只有死啊,命運是這樣的不濟!”于是餓死在首陽山。
從這首詩看來,他們是怨恨還是不怨恨呢?
有人說:“天道是沒有偏私的,總是經(jīng)常幫助好人?!毕癫摹⑹妪R應(yīng)該說是好人呢,還是不該說是好人呢?他們?nèi)绱说胤e累仁德,保持高潔的品行,卻終于餓死!再說,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學(xué)生里,只有顏淵被推重為好學(xué),然而顏淵總是窮困纏身,連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飽,終于過早地死去了。天道對好人的報償又是怎樣的呢?盜跖成天殺無辜的人,烤人的心肝當肉吃,兇殘放縱,聚集黨 徒幾千人在天下橫行,竟然長壽而終。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這是極大而又顯著的事啊。至于說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專門違法犯禁的人,卻能終生安逸享樂,過著富裕優(yōu)厚的生活,世世代代都不斷絕。而有的人,選好地方才肯邁步,適宜的機會才肯說話,走路,不敢經(jīng)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決不發(fā)憤去做,像這樣小心審慎而遭禍災(zāi)的人,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謂天道,那么這是天道呢,不是天道呢?
孔子說:“思想不一致的人,不能相互商量?!币仓挥懈魅税粗约旱囊庵拘惺?。所以他又說:“假如富貴是可以尋求得到的話,即使作個卑賤的趕車人,我也愿去做;假如尋求不到,那還是依照自己的愛好去做。”“到了嚴寒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闭麄€社會混亂污濁的時候,品行高潔的人才會顯露出來。這難道不是因為有的人把富貴安樂看得那么重,才顯得另一些人把富貴安樂看得那么輕嗎?
孔子說:“君子所怕的是一直到死而名不被稱述?!辟Z誼說:“貪財?shù)娜藶樨敹溃亓x輕生的人為名而獻身,矜夸而貪圖權(quán)勢的人為爭權(quán)而喪生,平民百姓則貪生而惡死?!薄兑捉?jīng)》上說:“同樣明亮的東西,就會相互映照,同屬一類的事物,自然相互感應(yīng)?!薄安试齐S著龍吟飛騰,谷風(fēng)隨著虎嘯而興起,圣人述作,才使萬物本來的面目顯露出來?!辈?、叔齊雖然有賢德,只有得到孔子的稱贊,名聲才愈加顯赫。顏淵專心好學(xué),也只是因為追隨孔子,他的德行才更加顯著。巖居穴處的隱士,或名聲曉達,或湮沒無聞,有時也是這樣的,像這樣的人如果名聲埋沒得不到稱揚,多么可惜??!窮鄉(xiāng)僻壤的士人要砥勵德行,樹立名聲,如果不依靠德隆望尊的人,怎么能揚名后世呢!
【原文】【注解】
夫?qū)W者載籍極博①,猶考信于《六藝》②?!对姟?、《書》雖缺③,然虞、夏之文可知也④。堯?qū)⑦d位⑤,讓于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⑥,乃試之于位,典職數(shù)十年⑦,功用既興⑧,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⑨,王者大統(tǒng)⑩,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曰(11):“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wù)光者。此何以稱焉(12)?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13)??鬃有蛄泄胖适ベt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14),何哉?
?、佥d籍:書籍。②《六藝》:即《六經(jīng)》。指《詩》、《書》、《禮》、《樂》、《易》、《春秋》。③《詩》、《書》雖缺:相傳孔子曾經(jīng)刪定《詩經(jīng)》、《尚書》,經(jīng)秦始皇楚書后,多有缺亡。④虞、夏之文:指《尚書》中的《堯典》、《舜典》、《大禹謨》,其中詳細記載了虞夏禪讓的經(jīng)過。⑤遜位:這里指讓位。遜,讓,退位。⑥咸:全,都。⑦典職:任職。此指代理職務(wù)。典,主持。⑧功用:業(yè)績,成就。⑨重器:寶器。此處用以象征國家政權(quán)。⑩大統(tǒng):帝位。(11)說者:指諸子雜記。(12)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許由、卞隨、務(wù)光雖見于諸子雜說,而《六經(jīng)》中未曾言及,又根據(jù)什么稱說呢?稱,贊許,表揚。(13)冢:墳?zāi)埂?14)其文辭:指《詩》、《書》里記載的文字。少:稍微,略微。概:梗概。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①?!薄扒笕实萌剩趾卧购??”余悲伯夷之意②,睹軼詩可異焉③。其傳曰④: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⑤。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⑥。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⑦,號為文王⑧,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⑨:“父死不葬,爰及干戈⑩,可謂孝乎?以臣弒君(11),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12)。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13),而伯夷、叔齊恥之(14),義不食周粟(15),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16)。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17),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18)?于嗟徂兮(19),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
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僭故怯孟#杭础霸褂檬窍!?。意思是怨恨因此就少了。用,因。是,此。希,同“稀”。稀少。②悲:此處引申為悲憐、嘆服、同情。軼詩:指下文《采薇》詩,該詩未收入《詩經(jīng)》,所以稱之為軼詩。軼,通“逸”、“佚”,散失??僧愌桑褐鴮嵠婀帧R驗榍拔摹墩撜Z·述而》說過“求仁得仁,又何怨乎?”而歌辭中又有“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這種表示怨氣的話,所以感到著實奇怪。④其傳:《索隱》按其傳,蓋指《韓詩外傳》及《呂氏春秋》。⑤國人:指居住在國都,享有一定參預(yù)議論國事權(quán)力的人。中(zhōng,仲)子:古代兄弟排行按伯仲叔季的次序,伯夷排行第一,叔齊排行第三。中子,就是次子。⑥盍:何不。⑦木主:象征死者的木制牌位。⑧號:追謚的尊號。⑨叩馬:勒緊馬韁繩。叩,通“扣”,拉住,牽住。⑩爰:于是就。干戈:古代常用兵器。干,盾。戈,戟。此處引申為戰(zhàn)爭。(11)弒(shì,士):古代下殺上稱之為弒。如子女殺死父母,臣殺死君。(12)左右:身旁的隨從人員。兵之:用武器殺掉他們。(13)宗周:以周王室為宗主。(14)恥之:以之為恥。認為武王平暴,天下宗周是恥辱的事情。(15)義:堅持仁義、氣節(jié)。(16)薇:野豌豆,蕨類植物,草本,其葉與果可食。(17)暴:前一“暴”指暴臣,后一“暴”指暴君。易:換。(18)適:往。到……去。(19)于(xū,虛)嗟:嘆詞,表示驚異。徂(cú,陽平,“粗”):通“殂”,死亡。
或曰①:“天道無親②,常與善人?!比舨摹⑹妪R,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③!且七十子之徒④,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xué)。然回也屢空⑤。糟糠不厭⑥,而卒蚤夭⑦。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⑧,暴戾恣睢⑨,聚黨 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⑩。若至近世(11),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驌竦囟钢?12),時然后出言,行不由徑(13),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zāi)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倩颍河腥耍械娜?。②天道:指左右人類命運的天神意志。無親:沒有私心,沒有親疏、厚薄之分。③積仁潔行:積累仁德,使行為高潔。④七十子:孔子受徒三千,通六藝者七十二人。七十,是舉整數(shù)而言。⑤空:空乏、窮困。⑥糟糠:借指粗劣的食物。糟,釀酒剩的陳渣??罚Z食之皮。不厭:吃不飽。厭,寫作“饜”。飽。⑦卒蚤夭:終于早死。蚤,通“早”。夭,過早地死。相傳顏淵二十九歲白發(fā),三十二歲死去。⑧肝人之肉:挖人肝臟當動物的肉吃。按“盜跖”云云,均系當時對這位奴隸起義領(lǐng)袖的誣稱。⑨暴戾(lì,力):粗暴乖張,殘酷兇惡。恣(zì,字)睢(suī,隨):任意胡 為。⑩彰明較著:形容非常明顯,容易看清楚。彰、明、較、著,都是明顯、顯著的意思。(11)近世:實則當世,這是避免招致災(zāi)禍的措詞。(12)擇地而蹈之:選好地方才肯邁步。不敢輕舉妄動。(13)行不由徑:不從小路行走,比喻光明正大。徑,小路。引申為邪路。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①。”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②,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③?!迸e世混濁,清士乃見④。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⑤?
?、龠@二句的意思是說,主張不同,彼此不相商議、合作。語見《論語·衛(wèi)靈公》。為,與。②語見《論語·述而》,原文作:富而可求也”。③語見《論語·子罕》,原文“凋”,作“彫”。句未有“也”字。比喻只有經(jīng)過嚴峻的考驗,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zhì)。④見:同“現(xiàn)”。顯露。⑤這兩句歷來解釋不一。《索隱》認為伯夷讓德之重若彼,而采薇餓死之輕若此;又一說是操行不軌,富厚累代,是其重若彼,公正發(fā)憤而遇災(zāi)禍,是其輕若此?!墩x》認為重為盜跖等,輕謂夷、齊、由、光等。顧炎武則認為其重若彼,謂俗人之重富貴;其輕若此,謂清士之輕富貴。而顧氏更貼近本文原意。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①?!辟Z子曰:“貪夫徇財②,烈士徇名③,夸者死權(quán)④,眾庶馮生⑤?!薄巴飨嗾?,同類相求?!薄霸茝凝?,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⑥?!辈?、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xué),附驥尾而行益顯⑦。巖穴之士⑧,趣舍有時若此⑨,類名堙滅而不稱⑩,悲夫!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11),非附青云之士(12),惡能施于后世哉(13)?
?、僬Z見《論語·衛(wèi)靈公》。疾,痛恨。稱,稱頌,贊許。②徇財:為了達到獲得財物的目的而犧牲性命。徇,通“殉”。為某種目的而死。③烈士:有志于功業(yè)的人。④夸者:矜夸的人。死權(quán):為權(quán)勢而死。⑤眾庶:泛指百姓。馮(píng,平):通“憑”,依靠,依據(jù)。⑥“同明相照”五句,語見《易·乾·文言》,原文作“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闭f的是同類事物互相感應(yīng)。作,起,出現(xiàn),著述。睹,顯露,昭著。⑦附驥尾:蒼蠅附驥尾而行千里;比喻追隨名人、受到名人的稱揚之后而成名。驥,千里馬。⑧巖穴之士:在山野隱居的人。⑨趣:趨向,向前,取。舍:隱退。⑩堙滅:埋沒。(11)砥:磨刀石。引申為磨勵,鍛煉。(12)青云之士:德隆望尊、地位顯赫的人。(13)惡:怎,怎么,哪。施(yī,衣):延續(xù)、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