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為止,我們審視了被誤解為愛的諸多方面,接下來,我們進一步體察愛的本質(zhì)。我們知道,要實現(xiàn)真正的愛,必須付出切實的努力。堅持實現(xiàn)自我完善,是愛的基本前提,這就如同我們必須堅持多走一步路(或者多走一里路),才可以逐步對抗與生俱來的惰性,抵御因恐懼而產(chǎn)生的排斥心理。擴充自我界限,意味著擺脫惰性,直面內(nèi)心的恐懼,這就是說,愛可以使我們勇氣倍增。所以,愛也是獲得勇氣的一種特殊形式。愛是為培養(yǎng)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持續(xù)努力而表現(xiàn)出的一種勇氣。當然,為了愛之外的其他事物(或目標)付出努力、產(chǎn)生勇氣,也是我們的一種慣常的狀態(tài)。因此,并非所有的努力或勇氣都是愛。不過真正的愛,一定需要努力和勇氣,不然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愛,這一點毋庸置疑。
愛最重要的體現(xiàn)形式,就是關(guān)注。我們愛某個人,一定會關(guān)注對方,進而幫助對方成長。我們必須把成見放到一邊,調(diào)整心理狀態(tài),滿足對方的需要。我們對對方的關(guān)注,是出自自我意愿、摒棄惰性的行為。
著名心理學家羅洛梅說過:“如果用現(xiàn)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個人愛的意愿,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愛的意愿的本質(zhì),其實是一種關(guān)注。為了完成意愿所需要的努力,就是關(guān)注的努力。我們要讓頭腦清醒,讓心智健全,這是體現(xiàn)關(guān)注的基本要素?!?/p>
體現(xiàn)關(guān)注,一種最常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傾聽”。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聽別人說話,可多數(shù)人卻不懂得如何傾聽。一位企業(yè)心理咨詢家告訴我:學校教育學生學習 各類科目耗費的時間,與學生長大后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可能恰恰成反比。例如,一位出色的企業(yè)管理人員,每天大約用一個小時閱讀,兩個小時談話,八個小時傾聽。但在學校里,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教孩子閱讀,教他們說話的時間卻少得可憐,而在教孩子如何傾聽上,學校幾乎從未做出任何努力。我當然不認為學校應(yīng)該按照學生成年后使用知識的范圍和頻率來安排課程,但我相信,教孩子學會傾聽是明智之舉。即使取得的成效有限,起碼也應(yīng)該使孩子明白,傾聽不是容易的事,因此更應(yīng)認真對待,不能敷衍了事。傾聽是對他人表達關(guān)懷的具體表現(xiàn)。大部分人不懂得傾聽,是沒有意識到傾聽的重要性,或者不愿意為此付出努力。
不久前,我有幸聆聽過一個知名人士的演講,題目是討論宗教與心理學之間的關(guān)系。我對這一題目頗感興趣,而且早有涉獵和思考。那位演講者開口不久,我就意識到他絕非等閑之輩,他是具有真知灼見的業(yè)界專家。他在演講中,提供了大量具體、生動的事例,顯然是想把諸多抽象的概念,清晰地傳達給場下聽眾,我也聽得格外用心。他演講了大約一個半鐘頭,禮堂里溫 度很低,我卻聽得滿頭大汗。由于太過認真和專注,竟然感覺頸部僵硬,頭也隱隱作痛。他演講的內(nèi)容豐富而深刻,我估計自己能吸收的頂多不到一半,但已是受益匪淺了。演講結(jié)束后,聽眾們都去參加茶會,我在茶會會場的文化人士之間走來走去,傾聽他們的感受和意見。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人都對演講失望,他們慕名而來,卻感覺毫無收獲。
他們不理解演講的大部分內(nèi)容,認為演講者不是他們希望的那種一流的演說家。一位女士甚至說:“他到底講了什么?他沒說出什么有價值的內(nèi)容?。 迸赃叺娜艘布娂婞c頭,對她的話表示同意。
我無法贊同他們的看法,我理解演講的絕大部分內(nèi)容,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他是杰出的學者,我相信他掌握的知識富有價值,所以從頭到尾都在認真傾聽。其次,我對他的演講題目很感興趣,希望通過傾聽演講提高我的認識。我認真傾聽演講,就是愛的付出,愛的行動。我愿意思考演講的一字一句,認可他為演講而做的努力,我也愿意為心智的成熟付出努力。至少在我這一方面,他的付出得到了回報。
我熱衷于聆聽他的演講,是因為我想有所收獲。與此同時,演講者能從聽眾當中,感覺到特有的關(guān)注、理解與愛,這對于他也是一種回報。愛,就像我們經(jīng)??吹降哪菢?,接受者要懂得給予,給予者也要懂得接受,它其實是一種“雙向車道”,一種典型的互惠行為。
上面說的傾聽模式,其實是“接受者的傾聽模式”,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下“給予者的傾聽模式”,最常見的就是傾聽孩子說話。根據(jù)孩子年齡不同,選擇的傾聽方式也應(yīng)有所不同。一個上小學一年級的六歲孩子,說起話來可能滔滔不絕、沒完沒了,對于這種情形,父母如何處理呢?一種最簡單的方式是:直接讓孩子閉上嘴。在有的家庭里,父母甚至做出規(guī)定,決不允許孩子說個沒完。自然這樣的家庭決不允許“童言無忌”。第二種方式是不管孩子說什么,大人都不做理睬,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只能自言自語,或只有跟空氣對話了。他們跟大人之間,絲毫沒有互動,沒有交 流。第三種方式是假裝傾聽,實際上仍在忙自己的工作,想著自己的心事,偶爾說一聲“嗯、啊”或者“好極了”,以此應(yīng)付孩子。第四種方式是有選擇地傾聽,孩子說到某些似乎重要的事情時,家長才會豎起耳朵,集中一下注意力,試圖以最少的努力獲取最多的信息。當然,大多數(shù)父母未必受過專門訓練,可能不具有良好的選擇能力,所以,通常會遺漏許多重要信息。最后一種方式,當然就是認真地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盡可能去理解它們的含義。
在以上五種傾聽方式中,父母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可以說一種比一種多。你或許以為,我推薦的是最后一種方式,因為它能體現(xiàn)父母對孩子更多的愛和關(guān)注,不過,你卻想錯了。首先,六歲大的孩子很愛講話,如果聆聽他們的每一句話,父母就沒有時間做好其他事情。其次,努力傾聽并認真分析孩子的一切話語,這將使父母感覺筋疲力盡。最后一點,六歲大的孩子說的話,大多單調(diào)而乏味,整天傾聽,只會讓你感覺無趣而厭煩。最好綜合以上五種方式,有選擇地權(quán)衡運用。有時候,讓孩子直接閉嘴大有必要,尤其是在他們喋喋不休的時候。他們連珠炮似的說個不停,只會讓父母分心,無法專心做好別的事。你和別人講話的時候,孩子也可能故意插嘴,表示他們的敵意,或故意引起你的注意。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六歲大的孩子并無明確意圖,常常只是為說話而說話,不一定需要你的傾聽,須知他們即便自言自語,也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不過有時候,孩子也渴望與父母親近,需要父母聽他們講話。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需要的不是言語交 流,而是和父母間的親密感,因此只要假裝傾聽就足夠了。其實孩子也能夠意識到,父母有時是在有選擇地傾聽,但這種“傾聽原則”,同樣會使他們感到滿足。六歲大的孩子,已經(jīng)可以接受這種傾聽規(guī)則,而且在他們大量的話語中,只有少部分需要父母的關(guān)注和反應(yīng)。父母最為關(guān)鍵的任務(wù)之一,就是在聽與不聽之間,做出恰當?shù)倪x擇,找到最佳平衡點,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種“平衡點”很難掌握。盡管傾聽孩子講話的時間本就有限,許多父母在這有限的時間里也不肯付出精力用于傾聽。他們可能認為,假裝傾聽或頂多是有選擇地傾聽,已經(jīng)是真正的傾聽了。這只是自我欺騙,目的是掩蓋其懶惰。真正的傾聽,不論時間多么短暫,都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首先,它需要傾聽者做到全神貫注。你不可能一邊“傾聽”別人說話,一邊去忙活別的事情。父母應(yīng)該把別的事放到一邊,真正把傾聽的時間用于孩子,而且它也必須是屬于孩子的時間。不愿把別的事放到一邊,包括你不佳的情緒或別的念頭等等,就意味著你不愿真正傾聽。其次,把注意力放到六歲孩子的講話上,需要的努力甚至多于傾聽一次演說。六歲孩子的講話通常是不規(guī)律的,有時語言像泉水那樣汩汩涌出,有時中間還有大量停頓和重復(fù),更使你很難集中注意力。另外,孩子所說的事情,難以讓成年人持久地感興趣;出色的演說家卻能夠使觀眾聚精會神,認真聆聽他們的演說。換句話說,傾聽六歲的孩子講話,通常是相當枯燥的,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假如你能夠做到,就是真正的愛的行動。事實上,沒有愛,父母就難以產(chǎn)生傾聽的動力。
可是,你又何必為此感到煩惱呢?為什么不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傾聽一個六歲孩子單調(diào)、枯燥、喋喋不休的話語上呢?首先,愿意這樣做,證明你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尊重。你給孩子的尊重,等同于給某個一流演說家的尊重,孩子就會感受到你的愛,進而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充分地尊重孩子,才能讓他們懂得自尊自愛。其次,孩子感受到的尊重越多,他們有價值的表達也就越多。第三,對孩子傾聽得越多,就越是能夠意識到:在無數(shù)的停頓、重復(fù)、結(jié)巴,乃至似乎有著某種口音的嘮叨當中,孩子的確說出了有價值的東西。真正傾聽孩子的人都會承認:從孩子的嘴里,往往能說出最偉大的智慧。你會意識到,你的孩子極可能是個獨特而出色的人。意識到孩子的特別之處,就會更加愿意傾聽他們的話語,對他們的了解也就更多。第四,對孩子了解得越多,就越是愿意教給他們更多的東西。你對孩子的了解少得可憐,那么你教給他們的東西,不是他們無意去學習 的,就是他們早已知道的,甚至比你的理解還要深入。最后一點,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他們就會覺得,你把他們看成是出色的人。這樣一來,他們也就更加愿意聽你的話,并給予你同樣的尊重。如果你了解孩子,教育得當,孩子就渴望從你那里學到更多。他們學到得愈多,就愈有可能成為出色的人。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從愛的互惠中,感受到成長和進步的力量。價值創(chuàng)造價值,愛誕生愛,父母與孩子在愛的默契配合中,就像是跳起雙人芭蕾舞,在舞臺上共同旋轉(zhuǎn),而且動作流暢、敏捷。
上面針對的是六歲的孩子。其實,隨著孩子年齡的變化,聽與不聽的平衡點也會改變,但總的原則沒有什么變化,即,不論年齡有多大,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關(guān)注和傾聽。盡管父母與年幼孩子的溝通,更
多的是通過非言語的形式,不過仍需給予全部注意力。你不可能一邊想別的事情,一邊和孩子玩“拍手游戲”。玩游戲時三心二意,你就有可能培養(yǎng)出做事三心二意的孩子。孩子到了青春期,需要父母傾聽的總體時間,顯然要少于六歲時期———他們講話的目的性更明確,不像幼兒時期那樣隨意。不過一旦他們開口講話,和小時候相比,就需要父母更多的關(guān)注。
子女需要傾聽,這一點永遠不會過時。有一位30歲的專業(yè)人士,因過度缺乏自信而患上了憂郁癥。
他清晰地記得,同樣是專業(yè)人士的父母,幾乎從不聽他講話,偶爾勉強聆聽,也每每抱怨他婆婆媽媽、說話啰嗦。22歲時的一件事,最令他痛苦和傷心。當時,他寫過一篇畢業(yè)論文,論述當時廣受關(guān)注的一個重要話題。他的論文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對他有過高期望的父母,也為他的優(yōu)異表現(xiàn)感到驕傲。遺憾的是,盡管他把論文影印本放在家里,而且是位置最明顯的客廳,但整整一年時間,父母都視而不見。
他再三暗示父母:有時間去讀一讀,但他們根本未曾翻過一次?!耙俏抑鲃娱_口,要求他們閱讀我的論文,他們一定不會拒絕。”在治療即將結(jié)束時,他說,“只要我鼓起勇氣說,‘拜托你們讀讀我的論文好嗎?我希望你們了解我寫的東西,評價一下我的想法?!麄円欢〞饝?yīng)的??墒?,那樣做,無疑是哀求他們聽我說話。我都22歲了,還主動要求他們關(guān)注我,這讓我無法接受。靠哀求才能如愿,對我來說還有什么意義呢?”
真正的傾聽,意味著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它是愛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此時,傾聽者能夠暫時把個人想法和欲望 放在一旁,盡可能地體會說話者的感受。說話者和傾聽者都能感受到愛的力量,進而都能實現(xiàn)自我完善。傾聽者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話語上,會使說話者心有靈犀,更為坦誠,更愿把心靈全部敞開,而不是有所隱藏。這能增進雙方的理解和信任,心心相印,共同跳起愛的“雙人芭蕾舞”。這是耗費精力的過程,而且須以愛為出發(fā)點。基于共同成長、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夠達到傾聽的目的。但是,我們通常缺少傾聽的能力。不管是在商務(wù)活動還是在社交 生活中,長時間傾聽他人講話,是叫人難受的事。我們只是有選擇地傾聽,頭腦中早已有優(yōu)先項目安排,所以,我們總是一邊傾聽,一邊想著怎樣盡快達到目的,怎樣使談話盡早結(jié)束。我們也常常轉(zhuǎn)移話題,靈活地把談話主旨加以調(diào)整,以便讓自己感到滿意。
用心傾聽,是一種愛的行為,而婚姻是其最佳的表達場所。遺憾的是,很多配偶不懂得傾聽。對婚姻出現(xiàn)障礙的夫妻進行治療,心理醫(yī)生最重要的任務(wù)之一,就是教他們學會傾聽。夫妻雙方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對各自的不良 習慣加以約束。也正因如此,治療才常常遭遇失敗,這并不奇怪。當患者聽到醫(yī)生提出要求,讓他們特地安排時間傾心交 談時,他們通常都感到這難以理解。他們覺得這樣太過正經(jīng),缺少浪漫。事實上,除非專門為傾聽安排時間,并選擇適合的場合和地點,不然的話,治療就難以順利進行。可以想象,假如夫妻一方正在駕駛汽車、準備飯菜,或下班后感覺疲倦,雙方就難以深入交 談。
他們彼此的傾聽,不是敷衍了事,就是草草結(jié)束。如果接受心理醫(yī)生的安排,完成一兩次像樣的傾聽,他們會更多地理解和關(guān)注對方,夫妻一方甚至可能激動地對另一方說:“我們結(jié)婚29年了,但似乎直到今天,我才真正了解你?!边@時我們就可以相信,他們的婚姻正在出現(xiàn)轉(zhuǎn)機。
一般說來,我們在傾聽時,要盡可能集中注意力。心理醫(yī)生治療病人時,首先要學會用心傾聽。以我本人為例,在治療中常常走神,忽略病人說的話,這時我就會歉意地說:“對不起,我剛才有點兒分心,沒有集中精神聽你說話。你能否把剛才那句話再重復(fù)一遍?”病人極少因此而抱怨,他們知道,我能意識到漏聽了某些內(nèi)容,證明我一直在用心傾聽。我承認自己分心,等于是向他們做出保證:大部分時間,我都在傾聽他們的每一句話。讓病人體 驗到有人傾聽,這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在心理治療最初幾個月,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不管他們是大人還是孩子,即便還未接受真正的治療,病情都會有明顯改善。這主要是因為多年來,病人均未體驗過有人傾聽的感受。不夸張地說,有些患者甚至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得到別人全身心的傾聽。
傾聽,是表達關(guān)注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而其他形式的關(guān)注同樣重要,尤其是對于孩子而言。比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戲,就會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對于幼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同他們玩拍手游戲或者“躲躲貓”———一種類似于捉迷藏的游戲。對于六歲的孩子,家長可以同他們一起玩魔術(shù)、釣魚、捉迷藏。
對于十二歲的孩子,家長可以和他們打羽毛球,等等。給孩子讀書、指導(dǎo)他們做功課都是表達關(guān)注的形式。也可以進行其他家庭娛樂活動,比如看電影 、外出野餐、開車兜風、出門旅行、觀賞球賽等等。有的關(guān)注形式,完全是為了孩子著想,比如坐在沙灘上,專心照看四歲大的孩子,或是專門駕車把孩子送到某個地方。各種關(guān)注(包括用心傾聽)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必須在孩子身上花足夠多的時間。對于孩子而言,父母的關(guān)注意味著陪伴,注意力越多,關(guān)注的質(zhì)量就越高。父母與孩子相處得越久,給予的關(guān)注越多,就越能了解孩子的真實狀況:孩子如何面對挫折和失??;如何對待家庭作業(yè);如何讀書和學習 ;
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他們什么時候勇敢,什么時候害怕……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信息。經(jīng)常和孩子共同活動,父母可以教給孩子更多的生活技巧,幫助他們培養(yǎng)自尊自愛的品質(zhì)。在活動中隨時觀察和教誨,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學家,也會以做游戲的方式同兒童患者溝通,同時予以觀察和診斷,使治療取得更好的效果。
把注意力放在海灘上四歲孩子的身上,認真傾聽六歲孩子講的不連貫的、漫長的故事,教青春期的孩子學習 駕車,以及聆聽伴侶敘述辦公室的一天,或是她在洗衣房的遭遇,認真體會他們的問題和感受,所有這些,都需要持久的耐心,需要把其他雜念排除在外。這一切可能枯燥而乏味,讓你感到不自在,甚至要花出很大的精力,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們意味著真正的愛。懶惰者無法把工作做好。如果我們不那么懶惰,就會做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習慣。由于愛是一種特殊的“工作”,“非愛”的本質(zhì)就是“懶惰”。懶惰這一主題也很重要,在本書后面的章節(jié),我將對此專門討論,以便形成更加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