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公元9—23年)是王莽篡漢所建。王莽對西漢官制大事更易。中央官主要有三公、九卿、六監(jiān)。三公指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又置三孤卿,即大司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同時更名大司農(nóng)為羲和(后又改稱納言),大理為作士,太常為秩宗,大鴻臚為典樂,少府為共工,水衡都尉為予虞。納言等官與三孤卿合稱九卿,分屬三公。九卿又各置大夫三人,各大夫又置元士三人,凡27個大夫,81個元士,分理各部門政事。此外,光祿勛改名司中,太仆改名太御,衛(wèi)尉改名太尉,執(zhí)金吾改名奮武,中尉改名軍正。又置大贅官,主管供應(yīng)御用 輿服物用,同時也有典兵之責(zé)。六監(jiān)即指司中、太御、太尉、奮武、軍正、大贅,位皆上卿。地方官則分為郡、縣兩級。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郡太守為大尹,郡都尉為大尉,縣令、長為宰。五年后又加以變動,“置卒正、連率、大尹,職如太守;屬令、屬長,職如都尉”(《漢書·王莽傳》)。西漢時的御史在新朝稱執(zhí)法,又置繡衣執(zhí)法,派往郡國糾舉不法。封爵則恢復(fù)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還有辟、任和附城,與西漢相比,真說得上名目繁多了。官秩分庶士、下士、中士、命士、元士、下大夫、中大夫、上大夫、卿九等。
新朝官制的特點(diǎn),《漢書》概括為“慕從古官”,確實(shí),新朝官制有著濃厚的復(fù)古傾向。所以新朝滅亡后,這套官制也隨之廢止。但王莽改官制所規(guī)定的“九卿分屬三公”的辦法,則被東漢官制加以吸收。